首页 > 资讯 >

比亚迪(002594):业绩符合预期 机遇与挑战并存

2023-04-11 18:23:36 来源: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事件:3 月28 日,公司发布2022 年年报,营业收入4,240.61 亿元,同比增长96.20%,实现净利润166.22 亿元,同比大涨445.86%,与公司1 月底发布的业绩预告基本一致。其中汽车、汽车相关产品及其他产品业务的收入约人民币3,246.91 亿元,同比增长151.78%;手机部件、组装及其他产品业务的收入约人民币988.15 亿元,同比增长14.30%。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6.57%和23.30%。

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高速增长,推动公司业绩大幅提升。2022 年,公司共销售约180 万辆乘用车,0.6 万辆商用车,整体实现了同比逾两倍的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高速增长,2022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705.8 万辆和688.7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达96. 9%和93.4%,产销连续八年位居全球前列。全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25.6%,同比大幅提升12.1 个百分点,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全面市场拓展期。公司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领军企业,面临芯片结构性短缺、原材料价格居高等诸多困难挑战,仍勇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领先位置,推动盈利大幅改善,并通过合营和联营等形式向产业链上游拓展,有效缓解动力电池关键原材料(如碳酸锂)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

研发先行,技术创新驱动公司产品立于市场前列。技术创新是业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2022 年公司研发费用支出逾187 亿, 同比上升133.44%,占总营业收入的4.4%。公司先后推出了“刀片电池”、“DM-i 超级混动”、“e 平台3.0”、“CTB 电池车身一体化”和“DM-p 王者混动”等颠覆性技术,助力自身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变革。

在纯电动领域,公司于2022 年5 月推出“CTB 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让刀片电池与车身结合更为紧密,使整车扭转刚度突破40000N·m/°,助力整车安全再升级,让燃油车的上限成为了电动车的下限。在插电式混合动力领域,公司推出“DM-p 王者混动”,进一步解决性能与效能之间的矛盾,兼顾极速、安全、高效三大极致用车体验,满足消费者不同场景下的用车需求。

出海战略布局领先,乘欧洲能源政策东风启航。公司在国内力拔头筹的同时积极布局海外市场,2022 年海外销售新能源乘用车合计4.5 万辆,同比大幅增长194.54%。今年2 月15 日,欧洲议会通过2035 年禁售燃油车协议。按照其要求,到2030 年,欧洲销售的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二氧化碳排放量,相较2021 年分别削减55%和50%。从2035 年起,欧洲销售的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必须是零排放车型,即禁售燃油车。合理推测,未来欧洲市场增长空间较大。2022 年9 月,公司召开欧洲新能源乘用车发布会,面向欧洲市场推出汉EV、唐EV、元PLUS 三款车型,并于10 月法国巴黎车展亮相上市;公司亦与壳牌签署全球战略合作协议,率先在中国及欧洲开启合  作,并计划扩展合作关系至全球,携手推进能源转型。

智能化进程有条不紊,顺应国家政策指引发展。公司认为在海量的复杂工况下,自动驾驶依旧面临责任认定的问题,而高级辅助驾驶功能可以作为选配,降低出车祸的几率,提升消费者驾乘安全。2022 年3 月,公司与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计算制造商英伟达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达成合作,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目前是代工为主,占整个业务比例不大,但是后续业务的价值量比较高,未来这些业务的占比料会增加。通过基于6nm 制程高性能芯片,公司自主研发的腾势link,并集成ONEID、双桌面、3D 控车、全场景语音、情景模式、多屏交互等独特应用功能,打造新一代“好看、好玩、好用”的超智能交互座舱来提升品牌的科技属性,在汽车智能化赛道达到行业顶尖水平。

储能业务初露头角,助力公司新能源业务多元化发展。二次充电电池方面,公司持续深耕,技术规模国内领先,年内产品研发及产能提升进展顺利,助力传统电池业务稳步发展及储能业务不断开拓。此外,在保障自身动力电池需求的同时,公司亦持续积极拓展外部客户,并于年内取得良好进展。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公司加速新技术研发布局,进一步构建综合竞争优势,为行业的快速发展做好准备。储能电池领域,公司在电网储能、工商业储能、家庭储能等应用领域发力,为客户提供更加清洁可持续的储能解决方案。

投资建议:相较于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方面的突出表现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好的交通出行体验,未来发展空间较大。公司宣布自 2022 年 3 月起停产燃油车,意味着公司今后将高度集中人力物力资源在新能源车赛道发力。2022 年年底新能源补贴取消导致的购车成本上升或有望被2023 年初公司在原材料端更为强势的议价能力抵消。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3.09 亿元、446.54 亿元、594.45 亿元,对应PE 分别为22 倍、16 倍、12 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车型迭代升级较快、赛道竞争激烈、其他车企降价、智能化程度有待提升。

关键词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