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对称降LPR的4点理解:这次不一样

2023-06-20 21:14:38 来源:国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事件:2023 年6 月20 日,1 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3.55%,较上月降10BP;5 年期以上LPR 为4.2%,较上月降10BP。

核心结论:本次LPR 如期调降,但1 年期和5 年期对称调降10BP、略显“意料之外”。倾向于认为,“信心比黄金重要”、“降比不降强”,然而“货币不是万能的”,本次降息实际效果可能有限。继续提示:降息只是开始,“一批政策措施”正在路上,5 月以来我们持续提示的“对政策可以乐观点、组合拳有望陆续出台”也正逐步兑现。

1、节奏看,本次1 年期和5 年期LPR 调降,属于跟随调降、也属于预期内的“双降”,旨在降成本、扩内需、稳地产、稳预期。6.13 央行“提前”下调OMO 利率10BP,根据历史经验,MLF 利率和LPR 均会跟随下调,6.15MLF 已如期调降,本次LPR 调降也属于一致预期。归因看,4 月以来我国经济超预期下行,本轮降息主要旨在降成本、扩内需、稳预期,5 年期LPR 调降还有助于稳地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幅度看,本次属于对称降息、略显“意料之外”,5 年期LPR 降10BP、不少预期是降15-20BP,1 年期LPR 降10BP、不少预期是降5BP。

>本次5 年期LPR 调降10BP,幅度略低于预期,应是考虑到稳定银行息差,也应是政策不强刺激、央行相机抉择的体现。由于此前银行存款利率已调降,再叠加近期地产进一步走弱(近半月30 城商品房销售创近年同期新低),市场预期5 年期LPR 调降幅度可能是15-20BP、将高于OMO/MLF 利率降幅,但实际为10BP。倾向于认为,可能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考虑到当前银行息差压力较大,5 年期LPR 调降不仅影响增量中长期贷款,还会对存量房贷造成影响,对称调降有助于缓解银行息差压力;二是低基数支撑下,年内5%的目标完成难度仍不大,政策更多以稳为主、而非强刺激,降10BP 可能认为是有保留的宽松;三是当前利率已经处于较低水平,央行可能更倾向于相机抉择,这也是央行Q1 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所提“缩减原则”的体现。

>本次1 年期LPR 调降10BP,幅度略高于预期,可能旨在拉短贷、促消费。最近两次降息(去年5 月和8 月),1 年期LPR 调降幅度均低于5 年期LPR,而本次并非市场预期降5BP、而是和5 年期LPR 一样降10BP,出发点可能是更大力度地降低居民短贷利率,进而促消费。事实上,年初以来央行多次提及“推动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稳中有降”,近期相关配套政策也已陆续出台,如汽车促消费、绿色智能家电下乡等。

3、效果看,“信心比黄金重要”、“降比不降强”,然而“货币不是万能的”,本次降息的实际作用可能有限,单靠降息降准,应难实质刺激需求、也难实质拉动地产。

>客观看,当前流动性较为充裕,贷款利率已经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当前资金的“量”

与“价”均非制约宽信用、稳增长的核心因素。当前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已经较为充裕,DR007 中枢在1.8%附近,仍明显低于7 天逆回购的政策利率。同时,从贷款利率水平来看,央行一季度披露的加权贷款利率为4.34%,也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本质看,当前经济的核心问题仍是内生动力不强、需求不足,不能单靠降息降准,需要一系列组合拳。4 月以来经济持续超预期下行,尤其是物价持续低位、地产低迷、消费疲软等,进一步凸显内生动力不强、需求不足。6.16 国常会也提出要在“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等方面出政策。

>就地产而言,本轮地产销售对政策宽松明显钝化,进一步降息刺激效果不宜高估。

根据央行数据,截至今年三月,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利率4.14%、较2021 年底高点回落近150BP,并创历史新低;同时,除了北上广深等核心城市,大部分城市地产政策均已放松;然而,当前房地产销售仍持续低迷,销售面积单月同比已连续21 个月负增,指向地产销售对政策宽松明显钝化。短期看,降息对地产的拉动作用不宜高估,稳地产可能需要核心一二线城市适当松地产,也需要切实可行的办法稳定房价预期。

4、往后看,继续提示:降息只是开始,“一批政策措施”正在路上,再降准降息仍可期。维持此前判断,近期可重点关注:稳信心方面,可能出台支持民企法律制度;稳增长方面,北上广深等核心一二线可能松地产,刺激新能源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推出重大基建项目等;中央加杠杆方面,专项债发行节奏可能提速,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规模可能加码,也可能进一步降准降息等;防风险方面,主要是地方债务风险。

风险提示:政策力度、外部环境等变化超预期。

关键词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