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科技周报:中国作者自然指数贡献首次位居第一_热推荐

2023-06-09 14:14:52 来源: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资料图片)

摘要

中国作者自然指数贡献首次位居第一。最新的自然指数排名显示,中国作者在2022 年对高质量自然科学研究作出了最大贡献,在高质量期刊上发表论文份额首次排名第一。自然指数分析的数据显示,从2022 年1 月到12 月,中国作者的“贡献份额”为19373 份,排名第一;美国为17610 份。自然指数追踪的是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地球和环境科学这4 个自然学科,由国际知名科技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集团下属机构编制并定期发布。它追踪发表在82 本高质量期刊上的科研论文的作者单位信息和机构关系,反映一家机构和国家或地区高质量科研产出及合作情况。

半导体所研制出超高集成度光学卷积处理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明、祝宁华院士团队研制出一款超高集成度光学卷积处理器。该团队创新性地将波分复用技术结合光的多模干涉,以波长表征Kernel 元素,输入到输出的映射实现了卷积中的乘法运算过程,波分复用和光电转换实现了卷积中的加法运算,通过调节四个热调移相器实现了相关卷积核重构。该团队提出的光学卷积处理单元实验验证了手写数字图像特征提取和分类能力。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Communications》期刊。

中国科大在基因敲入供体的优化方面获进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梁好均与生命科学与医学部鲍坚强合作,针对目前基因敲入供体的低效率、高成本等问题,优化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功能核酸供体,提高了基因敲入的效率。该研究提出了一种经济普适的方法来制备任意3′悬突长度的odsDNA 供体,利用链中带有连续五个硫代磷酸酯修饰的引物通过PCR扩增目的基因序列,再通过Lambda 核酸外切酶消化处理,得到具有3′悬突的odsDNA。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PNAS》期刊。

力学所提出提高可拉伸电子器件弹性延展性的新策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苏业旺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第三种提高可拉伸电子器件弹性延展性的新策略——过加载策略。互联结构转印、粘接在弹性聚合物基底上后,对整体结构进行过弹性极限拉伸,释放拉伸应变后,互联结构的弹性延展性可以提高到原来的两倍,这对可拉伸电子器件的性能颇为重要。理论、有限元及实验结果均证明,过加载策略对不同几何构型、不同厚度的互联结构有效。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Advanced Materials》期刊。

大连化物所制备高效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杨栋、刘生忠团队利用紫外光照射产生的氧和羟基自由基处理SnO2 电子传输层,减少了SnO2 薄膜中的氧空位缺陷。处理后,SnO2 表面的浸润性得到了有效改善,更利于制备大面积均匀的钙钛矿薄膜。随后,团队制备出面积为36.50 平方厘米的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效率达到18.71%,这是目前文献报道的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最高效率。同时,该组件表现出良好的机械性能,器件在弯曲1000 次后,仍可保持83%的原有效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Advanced Materials》期刊。

关键词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