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天天短讯!广发宏观:第一批城市居民生活半径开始恢复

2022-12-26 08:33:36 来源: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报告摘要:

地铁客运量是衡量居民生活半径的高频数据之一。从12 月以来的地铁客运量来看,十大城市合并数据仍在低位,上海、深圳等城市仍在继续寻底;但部分城市随着疫情峰值压力的落地,居民生活半径有初步回升特征。


【资料图】

12 月19 日至今北京、广州、成都等城市地铁客运量开始恢复。北京已从12 月15 日非周末低点的158 万人次,回升至12 月23 日的325 万人次。

11 月下旬至今,全国防疫形势大体经历了“防疫政策持续优化→疫情升温过程中社交半径收缩→部分区域疫情接近达峰”三个阶段。1中国新闻网报道多地疫情高峰即将到来。2新华社指出,“既要着力保健康、防重症,又要实现经济社会正常运转”、“医疗资源吃紧、救护人员短缺、药品流通不畅等,是当前疫情防控面临的突出问题。为应对疫情高峰,不少地方启动发热门诊倍增计划,加大药品供应,争取延缓峰期、削弱峰值。与此同时,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最大程度释放经济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循环起来、运转起来,就要进一步打通堵点、破解难点、消除痛点,让各项复工复产优化政策加速落地”。

从12 月以来的周度数据观察,十大城市地铁客运量均值分别录得2626、3386、2651、1845 万人,第二周以来呈逐周回落趋势,全月均值仍属2020 年4 月以来低位。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第一批部分城市疫情接近达峰,12 月19 日当周起,北京、广州、成都等城市居民活动开始初步恢复。

我们以剔除周末扰动的地铁客运量数据进行观察:截至12 月23 日,北京地铁客运量前四周均值分别录得168、254、156、257 万人次,其中第四周数据企稳修复。月内低点为12 月15 日读数的158 万人次,12 月19 日回升至278.6 万人次,12 月23 日客运量已升至325 万人次。

广州地铁客运量前四周均值分别录得264、466、353、272 万人次,第四周数据虽相较第三周小幅回落,但月内低点为12 月19 日读数的276 万人次,12 月23 日客运量已升至326 万人次。成都地铁客运量前四周均值分别录得361、443、278、299 万人次,数据于第四周边际企稳回升;其中月内低点落于12 月16 日的229 万人次,12 月23 日客运量已升至392 万人次。

不过上海、深圳等主要城市仍处于寻底阶段。截至12 月23 日,上海地铁客运量前四周均值分别录得835、857、719、340 万人次,月内低点为12 月23 日的275 万人次;深圳地铁客运量前四周均值分别录得531、603、543、287 万人次,月内低点为12 月22 日的144 万人次。

城市拥堵延时指数是另一个观测指标,它是城市居民平均一次出行实际旅行时间与自由流状态下旅行时间的比值,数值越高,表示道路越拥堵。考虑到疫情期间不少居民可能会开车取代地铁,这一数据似乎更有意义。它包括100 个左右的城市数据,样本也更广。从这一数据看,12 月19 日当周以来,第一批恢复的城市包括石家庄、郑州、北京、广州、武汉、成都等。不过目前多数城市出行拐点仍未出现,包括上海、深圳、杭州、南京、三亚等。

石家庄拥堵延时指数由17 日的1.2,升至23 日的1.42,前四周均值分别为1.14、1.24、1.2、1.3。

同期郑州拥堵延时指数由1.25 升至1.34,前四周均值分别为1.37、1.54、1.33、1.29。

同期北京拥堵延时指数由1.12 升至1.44,前四周均值分别为1.17、1.21、1.14、1.26。

同期广州拥堵延时指数由1.18 小幅升至1.23,前四周均值分别为1.37、1.47、1.32、1.21。

同期武汉拥堵延时指数由1.17 大幅升至1.50,前四周均值分别为1.32、1.52、1.22、1.33。

同期成都拥堵延时指数由1.26 显著升至1.61,前四周均值分别为1.57、1.71、1.39、1.42。

值得注意的是,杭州拥堵延时指数由17 日1.27,降至23 日的1.21;南京拥堵延时指数由17 日的1.32,降至23 日数据1.25。厦门拥堵延时指数大致持平,17 日、23 日读数分别为1.32、1.31。目前来看,十大城市之中拥堵延时指数自12 月19 日出现修复的比例略低于大致持平、延续下行的城市比例。

居民生活半径决定消费场景、消费活跃度,是影响消费和服务业的关键。我们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作为消费的观测指标,中信消费行业指数作为消费类资产的观测指标,会看到它们与地铁客运量有较好的相关性。

伴随第一批城市区域疫情达峰出现,社交半径约束打开,后续消费与服务业景气度大概率呈现边际改善。

地铁客运量、拥堵延时指数是居民生活半径与社交距离的影子指标。历史数据显示,十大城市地铁客运量同比、百大城市拥堵延时指数与社消增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且与中信消费行业指数等资产价格亦具有较高相关性,表明居民生活半径变化无疑将直接影响消费和服务业。12 月17 日至今,北京、广州、成都等城市生活半径逐步优化,表明区域疫情正接近达峰,后续消费与服务业修复脉冲或较为确定。

居民生活半径的改善仍有明显空间。从拥堵延时指数看,截至最新数据,恢复最好的成都大致为今年3 月均值的93%左右,其次是石家庄、北京;深圳的拥堵延时指数大约为3 月均值的43%。从地铁客运量来看,恢复较快的成都大致是今年3 月均值的77%左右,十大城市地铁客运量大致为今年3 月均值的55%。

截至12 月23 日,第一批居民生活半径恢复的城市中,成都拥堵延时指数大致相当于今年3 月均值(疫情前,下同)的93%,石家庄、北京最新数据大致为今年3 月均值的91%、88%。

地铁客运量方面,截至12 月23 日,目前恢复较快的成都大致是3 月均值的77%,十大城市地铁客运量均值大致修复至3 月均值的55%。北京本月周度环比修复,但绝对数据仍处底部,最新数据仅相当于3 月均值的41%。

上海、广州、深圳最新数据分别相当于今年3 月均值的57%、46%、43%。

核心假设风险:经济下行压力超预期;政策稳增长力度超预期;疫情影响超预期;外部出口环境超预期。

关键词 最新数据 部分城市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