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宏观点评:11月经济:数据的“坏消息”是政策的“好消息”?

2022-12-16 13:18:35 来源: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1 月经济表现明显不及预期,但是市场的反应很淡定。11 月的经济数据预演了一次内外需双双大幅降速时经济的场景——除了基建以外全面降温,经济不及预期的表现仅次于今年第二季度上海封控期间。不过,从另一层面去思考,恰恰可能是因为11 月经济数据的差,才倒逼防疫优化的快速转向,使得政策制定者将扩大内需和稳定经济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在12 月政治局会议中更加强调政策协调、形成合力。而这很可能也将成为接下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核心主题。经济数据的“坏消息”反而可能是未来政策的“好消息”。从具体数据上看:

工业面临的三重逆风:内需弱+外需弱+供给约束。11 月工业生产的表现明显偏弱,同比增长2.2%(上月为5.0%);季调环比0.31%,创下有历史数据以来的同期最低。从分项上看,同比拉动下滑最大的三个行业分别是汽车、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以及供电供热。汽车制造降温背后主要内需主动或者被动的回落:一方面,11 月汽车销售同比下半年以来首次转负;另一方面,乘联会表示在疫情和部分地区防控加码的影响下,经销商闭店的比例在上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制造放缓则凸显出外需的疲软,11 月集成电路、手机以及数据处理设备是出口最大的拖累。

除此之外,今年工业生产和物流速度关系较为密切,从11 月PMI 供应商交货时间变长可以看出,由于局部疫情防控的加码,11 月整体物流“慢下来”也给生产活动造成了不小的拖累。


(资料图)

制造业投资:政策导向明显。2022 年以来由于内需的走弱,制造业投资的主要需求拉动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政策支持下的重大项目建设拉动,比较典型的是电力设备行业,在主要的28 个行业中该行业是唯一一个在下半年持续加速投资的部门,背后重要的因素是今年能源基建投资保持着较高的增速,在这一点上制造业和基建投资的界限模糊化了;二是出口的拉动,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化工等行业,不过近期在出口增速放缓、前景不明的情况下,投资增速也有所放缓。

基建:逆势加速,交运年末发力。11 月广义基建投资逆势继续加速,当月同比增速达13.9%(上月为12.8%),三大组成部分中能源基建投资增速最快,但是由于体量相对较小,对于整体基建的拉动较为稳定。回顾今年以来,第三季度基建的主要驱动水利和公共设施投资,不过到了第四季度增速开始放缓,交通仓储尤其是铁路投资转而开始发力。

展望2023 年,尽管今年基数较高,稳经济的重要抓手依旧是“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基建以及与基建相关的制造业投资将依旧是主要的政策发力点之一,这意味着二者在增速上大概率将保持在5%(实际增速)以上。

地产:仍在量价齐跌,政策传导、数据持续改善还需时间和环境。11 月地产投资跌幅继续扩大,同比增速跌至-19.9%(上月为-16%),从相关面积指标来看,跌幅依旧很大,拿地和新开工的继续萎靡意味着明年地产投资的复苏会十分缓慢,地产销售面积的跌幅今年仅次于4 月上海封控期间。价格方面,70 城房价继续下跌,虽然价格环比跌幅有所收窄,但无可否认的是地产目前仍旧处于“量价齐跌”的疲软境地中。

地产投资相关数据的低点可能要到明年第一季度才会出现。12 月受基数影响,至少从截至12 月中旬来看地产销售同比增速会反弹,不过我们预计地产投资相关数据的低点要到2023 年第一季度才会出现:一方面,当前疫情的反复仍会阻碍地产支持政策充分发挥效应,可能要到第一季度末才会有明显的起色;另一方面,2022 年第一季度地产相关数据的基数偏高,会进一步使得同比数据承压。我们预计仍会有相关支持政策(尤其是需求端)出台,不过可能需要等到疫情达峰之后。

疫情反弹压制消费需求,11 月社零跌幅急剧扩大。防疫政策大幅优化,政策放松初期疫情反弹加剧,消费者信心低迷,社零同比增速录得-5.9%(彭博一致预期降3.9%)。食品和药物以外的产品对11 月社零贡献普遍转负,此前拉动消费的汽车零售同比降4.2%,拖累社零增速1pp(10月拉动1pp);增速方面,通讯器材、家电和服装领跌,高基数下跌幅分别为-17.6%、-17.3%、-15.6%。餐饮消费同比降幅扩大至8.4%(10 月降8.1%)。

今年我国消费者信心下滑至历史低位,预防性储备意愿显著增强,边际消费倾向下滑。消费增长的放缓幅度大于可支配收入增长的放缓,超额储蓄增加,但是鉴于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定期存款为大头,并且比重持续提升,这部分通常不会用于消费,因此超额储蓄未能显著提振消费。

2023 年中央主导的普惠式消费刺激可期,数字消费券或成为主要形式。

我们此前的报告(《2023 年GDP 增速5%需要多大的政策发力?》)测算下,如果明年增速目标为5%,来自消费的缺口占比将近三分之一。

12 月政治局会议提到了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这意味一定要补消费的“短板”,虽然防疫政策大幅优化将带来利好,但尚不足以弥补消费的缺口,普惠式的刺激政策可期。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2021 年推出的数字消费券计划具备参考意义,该计划曾有效提振消费并对小微企业构成支撑。宋铮教授团队的研究显示1:

港府发放的每1 单位消费券额外撬动了0.8 单位的消费,效果接近历史上消费刺激政策的上限,每一港元消费券金额至少会有0.45 港元用于非耐用品与服务类消费(保守估计)。上述研究表示,该计划的短期刺激效果尤为显著,收到消费券的第一周,用户便消费了其面额的三分之一,截至2021 年末,消费仍实现显著正增长。

风险提示:海外货币政策收紧下外需回落,国内疫情扩散超市场预期。

海外衰退提前到来。中国疫情出现超市场预期反复,防疫继续收紧。

关键词 基建投资 第一季度 工业生产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