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每日报道:2023年1月公开市场操作点评:当前稳增长更需要的是政府直接创造需求

2023-01-17 10:15:48 来源: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 月降息预期落空

1 月16 日,央行开展820 亿元7 天期和740 亿14 天期逆回购操作,并超量续作了7790 亿元1 年期MLF,中标利率分别为2.75%、2.0%、2.15%,均未做调整,央行选择“加量而不降价”,市场博弈的降息落空。

宽货币一般前置发力,真正发力稳增长的时期往往没有货币总量宽松如2014-2015 年间,货币总量宽松,央行连续大幅降准降息,在2014 年11 月首次降息后,2015 年连续5 次降息、4 次降准,同时多次下调逆回购利率,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合计下调140bps,存款准备金率合计下调3%,但在此期间经济一路下行。2016-2017 年货币没有总量宽松、反而有加息,但是经济企稳上行;又如2018 年间,货币总量宽松,央行合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5%,并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大幅下行,R007 中枢由2018 年初3.23%降至年末2.69%左右,但经济下行。2019 年1-3 月,尽管有降准,但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不变,经济明显上行。


(资料图片)

由此可见,我国在经济下行期,往往采用减税降费+降准降息的方式,对于托底经济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对扭转经济下行、让经济上行,可能作用并不明显。

实体经济往往是顺周期的,经济下行阶段,即便市场流动性非常充裕,但资金很难流入到实体经济中。造成的可能结果是,在经济下行期货币总量宽松,而消费、投资不上升,由于居民风险偏好较低,进一步导致储蓄率上升,这也是2018 年以来储蓄率上升的资金来源之一。

此外,美联储加息仍未结束,人民币汇率依然有一定贬值风险,此时降息可能会打断人民币汇率升值节奏,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提到了提振市场信心,如果人民币贬值或将打击市场信心,因此人民币贬值风险也是制约央行此次降息的考虑因素。

当前稳增长更需要政府直接创造需求

通过政府直接创造需求,即宽财政+宽信用+宽地产+结构性货币政策,可以在复苏阶段对实体经济发挥更显著的作用。

对货币政策,近期央行多次提及发挥结构结构性的货币政策的作用,要求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做好“加法”,因为结构性货币政策是直达实体经济、直接创造需求的,在经济复苏阶段比总量的货币政策更有效。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一个主要发力点,是政策性银行,这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罕见点名政策性银行的重要原因。

对于债市,2023 年的机会来自回调

资金利率正常化并不需要经济基本面强复苏。隔夜利率低于政策利率,往往是由冲击事件导致的,例如包商、永煤、地产停贷、理财赎回等事件的出现,导致央行有压低资金利率的必要,在市场企稳后,低资金利率的必要性降低,隔夜利率就应该回升。

我们9 月提出,关注11 月资金利率正常化可能导致的债市调整风险;11 月债市大跌之后,我们12 月中旬提出央行维稳,“对于二永,无需再等”;债券收益率回落之后,我们1 月上旬提出不宜过度追逐。站在当下,我们认为债市仍有两个风险点:一是股市可能快速上涨,引发新一轮理财赎回,甚至固收整体资产赎回;二是经济可能是强复苏,引发债市新一轮上行。我们维持2023 年债市机会来自回调的看法,每一次超跌之后,则是新的债市波段性机会。

对于权益和转债,我们继续强调——2023 年是“反转之年”,权益市场和转债或将全面上行,这期间并不需要货币总量宽松、降准降息。降准降息时期,除了2014-2015 年,基本都是权益市场的下行期。宽财政+宽信用+宽地产+结构性货币政策,可以对当前实体经济的复苏发挥更显著的作用。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超预期、疫情扩散超预期。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实体经济 存款准备金率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