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疫后复苏之电影:全产业复苏有望和春天一起到来

2023-01-31 18:22:40 来源: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资料图片)

复盘海外疫后复苏之路:全球恢复较为缓慢,供需双弱格局扭转仍需时间。

美日韩皆逐年开启恢复;美国22 年票房恢复至19 年约61%水平,日本恢复至69%,韩国恢复至40%,但距疫前仍有差距。海外电影行业疲软主要是流媒体冲击分走需求+疫情阴影持续下聚集消费习惯改变+供给产能受抑制。复盘疫中国内大盘:波动承压。国内21 年曾由于疫情得到控制,供给正常放量,全年票房恢复至19 年72%;但22 年由于疫情再次冲击+供给偏弱(审核趋紧+厂商定档信心不足)大幅回落。渠道侧看,影院及银幕扩张速度明显放缓,单银幕产出效率下降,但受疫情期间市场出清影响,影投集中度略有提升。

春节档:后来居上,复苏超预期,需求被验证。1)大盘角度:截至1 月27日24:00,春节档共实现票房(不含服务费)62 亿元,同比19/22 年增长13.2%/12.5%,主要系观影人次提升带动(1.28 亿人,yoy+13%),平均票价近十年首次下降(yoy-0.2%)。逐日看,首日票房略显逊色,但后劲十足,连续五天反超19/22 年同期票房,验证疫后观影需求复苏。2)单片角度:整体看23 年春节档影片口碑好于22 年,但受题材、口碑等影响票房有所分化。《满江红》与《流浪地球2》两雄争霸(累计票房分别为26.1/21.7 亿元),此外,《熊出没·伴我“熊芯”》票房达7.5,排名第三。《无名》(博纳主投,票房4.9 亿元)及《深海》(光线主投,票房3.6 亿元)受题材限制及观影门槛等原因,票房低于预期。

疫后复苏:供需双端改善,国内市场风景或更好。参考海外经验与国内市场21 年表现,我们认为23 年国内电影复苏进度或快于海外,原因在于:1)供给端:国产片制作周期更短,且疫情对制作影响已基本于21 年消化,此前供给偏弱的核心矛盾并非是产能限制,而是疫情影响厂商定档信心。当前国内厂商片单丰富,信心恢复后其供给放量速度会更快;且国内未面临激烈的流媒体竞争,院线电影供给独占性更高。此外,进口片引进明显松绑,对标此前票房占比(16-19 年进口片票房占比约40%,22 年占比约22%),有望贡献约20%票房增量。2)需求端看,防疫政策优化下观影需求短空长多。放开早期感染高峰对观影需求的影响已基本消化,春节档验证需求恢复,长期看好线下娱乐消费需求恢复+消费力修复,行业有望在低基数背景下实现较好增长。

中性情况下,预计 23 年电影大盘(含服务费)可恢复至553 亿元,高经营杠杆下院线利润弹性较大。1)观影人次:23 年影片供给明显改善,当前已有较多国内外头部影片积极定档,有望带动观影人次增加,但仍需考虑疫情反复影响,假设观影人次恢复至19 年65%-85%左右;2)平均票价:国内电影票价呈上涨态势,并结合23 年春节档票价,我们预测23 年平均票价为40-44 元。

基于上述假设,预计23 年票房大盘悲观/中性/乐观情形下可恢复至19 年70%/85%/96%左右。基于上述假设,以万达电影为例进一步推演至院线利润弹性,假设万达市占率约为16.5%,悲观/中性/乐观情况下院线可贡献约8/12/17亿利润,院线利润弹性约为票房2.7 倍(高弹性来源于高经营杠杆,固定成本约占收入40%)。

行业投资评级与投资策略:展望后续,行业基本面好转,疫情防控优化下,进口片审核边际放松+内容厂商信心提升,海内外众多重磅新品积极定档,供给端明显修复;此外,线下复苏亦大幅提振观影需求,春节档表现验证需求修复,供需双端改善下有望带动大盘修复。建议关注1)优质内容生产商:光线传媒(主投《深海》,参投《满江红》,动画电影领军)、博纳影业(主投《无名》,主旋律商业电影领跑者)、中国电影(《流浪地球 2》主投和发行方,受益进口片恢复)、欢喜传媒(主投《满江红》);2)院线与在线票务龙头:万达电影(国内院线龙头,高经营杠杆带来利润弹性)、猫眼娱乐(在线票务龙头)等。

风险提示:定档时间变动,电影票房表现不及预期,疫情反复影响线下复苏节奏,行业政策调整。

关键词 国内市场 政策调整 中国电影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