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宏观经济专题研究:疫情期间中国实物产能稳步增长 疫后经济修复的关键在就业|世界今头条

2023-02-17 11:17:11 来源: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资料图】

疫情期间生产端增长的结构特征。三年疫情期间和疫情前相比,中国第一产业增长表现较强劲;第二产业虽然受建筑业拖累,但在工业拉动下增长表现亦偏强;第三产业中,仅有金融业增长表现和疫情前相差不大,其余各子行业增长表现均明显偏弱。考虑到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是实物生产部门,而第三产业并不会直接产出实物产品,可以将第三产业看成实物产品的管理和分配部门。按此划分,中国实物生产部门(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遭受的冲击非常小,甚至三年疫情期间实物生产部门的GDP 平均增速较2019 年还有所提升;但分配部门(即第三产业)遭遇的疫情冲击力度较大。

疫情期间需求端增长的结构特征。需求端方面,三年疫情期间中国实物消费普遍遭遇重大冲击;实物投资中则主要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受到较大的负面冲击,而制造业投资逆势上升,整体投资增速较疫情前下行但幅度不大;实物出口则普遍大幅增长。

疫情期间生产端与需求端增长结构特征的匹配与归因分析。三年疫情期间中国实施了“动态清零”防控政策,这很好地保护了国民身体健康,但也极大地扭曲了就业市场,导致相当一部分民众难以通过就业参与到经济蛋糕的分配中来。就业和收入受阻无疑会直接拉低消费,同时对房地产需求构成较大的负面影响(而房地产融资政策的收紧进一步放大了这种影响)。

三年疫情期间中国的实物生产部门(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平稳运行,实物生产部门的GDP 平均增速甚至高于2019 年,表明疫情期间中国实物生产部门的产能和产量均稳步提升,这也蕴含着中国整体实物需求增速也平稳运行的事实,其中出口需求高增是实物生产和需求能够平稳运行的关键所在。

疫情期间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特征给后续经济修复带来的启示。考虑到三年疫情期间中国的实物生产部门平稳运行,产能未遭遇破坏,疫情主要冲击了分配部门,因此疫后中国经济修复的关键在于打通从生产到分配的通道,而这个通道是否畅通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就业情况。2023 年在中国政府经济刺激政策的有力支持下,预计中国会较快建立起“就业上升——>需求上升——>就业上升”的正向反馈循环,推动国内经济较快地向上修复。

建立“就业上升——>需求上升——>就业上升”的正向反馈循环,最关键和困难的地方在于如何推动初始的就业上升,这或需要政府强有力的经济刺激政策来达成,这意味着2023 年国内财政支出很可能前置而非后置。

此外,“就业上升——>需求上升——>就业上升”的正向反馈循环建立之后,中国居民的收入预期可能才会明显好转,届时消费和房地产销售或才会明显回暖,即消费和房地产销售的景气回暖在时间上或滞后于整体经济活跃度,特别是单项支出金额较大的房地产销售可能会更慢一些。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再次明显反复,经济刺激政策力度和就业恢复偏弱。

关键词 生产部门 平稳运行 结构特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