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2023年货币政策展望(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三大关注点 世界热点

2023-02-26 10:22:34 来源: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平安观点:

2023 年2 月24 日,央行发布2022 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我们梳理了其中的重点内容及其变化,在此基础上回应市场关注的三个问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 对经济恢复乐观,货币发力有无必要?

央行乐观看待中国经济的复苏,认为2023 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但经济恢复的基础并不牢固,国际地缘冲突、发达经济体加息、经济增长动能减弱;国内疫情扰动、消费动能、地产恢复、地方财政压力值得关注。

2023 年货币政策仍有必要发力,将精准、可持续支持扩内需。一方面,央行重视保持信贷总量增长的“有效性”和“稳定性”,蕴含着对去年信贷投放波动较大的反思。另一方面,央行考虑发挥“促消费、扩投资、带就业的综合效应”。我们认为,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进一步降低存款利率、加强存贷款利率的联动入手,激发经济增长的长期动能。

2、 “精准”发力之下,货币工具如何使用?

从“量”看,货币政策将保持必要的流动性支持力度。报告强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我们认为,要保持大致平稳的M2 增长,2023 年存款准备金率有0.5-1 个百分点的下调空间。央行2022 年已经“依法上缴了所有的历史结存利润”; 2023 年外汇占款有回落压力;年初以来信贷较快投放,降准的必要性正在增强。降准在年中流动性紧张节点、四季度MLF 到期高峰期出现的可能性更大。

从“价”看, 2023 年“降成本”的边际力度趋缓。2023 年“降成本”

的必要性减弱,报告表述由2023 年三季度的“推动降低成本”改为四季度的“推动成本稳中有降”。我们认为,2023 年降息(调降MLF 利率)并非政策的“必选项”。利率市场化改革红利的释放仍有空间,以此“降成本”的优先级更高;降息“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考虑内外约束,且扣除通货膨胀率后,中长期实际利率的下调空间已然缩窄。

最后是,结构性政策工具的地位提升,发挥其“激励引导作用”。结构性再贷款工具是货币政策“精准”支持实体经济的主要手段,也已成为央行流动性投放的重要渠道。截至2022 年末,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约6.4万亿元,约占基础货币余额的17.7%。

3、 对通胀担忧趋缓,央行过度乐观了么?

央行对未来国内通胀的担忧趋于缓和。央行预计通胀“总体保持温和”,但“也需关注”物价走势的不确定性,弱于三季度的“高度重视”。

我们认为,2023 年下半年核心CPI 上行风险值得警惕。一方面,房地产行业走向良性循环过程中,房租和房价可能止跌回暖,一定程度上推升核心CPI 增速。另一方面,部分线下接触类服务业历经三年供给出清,随着消费场景限制取消、国内消费需求逐步恢复,可能存在一定涨价压力。

关键词 货币政策 经济增长 可能存在

最近更新